培养我们愿意把女儿嫁给他的孩子
华南师大教育学博士王红女士给我们讲课。她的一个小故事很好玩儿。
一个中国大学教授极欣赏一个尖子生,可他听人说这得意门生跟自己女儿恋爱,很吃惊。于是他找来这个尖子生,警告他:别打我女儿的主意!
教授跟别人悄悄说:我女儿可不能跟一个只会学习的人谈恋爱。
教授平日里很喜欢这个学习刻苦出色的男孩。
可教授绝不能接受一个书呆子当女婿。
那天夜晚,我翻来覆去睡不着。窗外,广州市街车声隆隆,彻夜连绵,毫无间断。道路上如此繁忙,有多少汽车和人群在这夜晚奔忙?
我想起白天我们遇到的无数次堵车,中国已经到了堵塞的时代。人人忙忙碌碌,焦躁不安,加入毫无间歇的剧烈竞争,方会在那狭窄的道路上争分夺秒,拥挤不堪吧?相同的堵塞很多:白领们有很多为便秘所苦,肠道堵塞了;收入不错的人们得了三高症,血管为脂肪堵塞。
我告诉自己:霍老师,听见了吗,这窗外的匆忙烦躁,就是我们教育的结果啊。
那个一定教授很纠结吧?在课堂上,他那样喜爱学习成绩好的孩子;在女儿的终生大事上,他拒绝这类埋头苦读的优等生。哪一个教授才是真实的?教授的教学,与教授的日常生活,不是一回事啊。
得问问了:我们需要的知识是怎样的?
从那位教授的立场看,他其实很明白,有两种知识——
一种是用来考取功名的,这时候他无比激赏自己的得意门生。
一种是用来让女儿过上幸福生活的,这时候他格外厌恶这个尖子生。
招老师喜欢的孩子,却不招女孩儿的父亲喜欢。
还可以这样表述:
教授为自己的教学业绩担忧的时候,他选择了优等生。
教授为女儿的幸福担忧的时候,他拒绝了优等生。
他想要什么?他的教学真的是在为学生的终生幸福着想吗?
教授的教育与教授的真实生活割裂了。而人格分裂,应该是教师的生存状态吗?
我坐在大巴上看着无比拥堵的广州街市上挪动的车流,想,今天我们拼命工作,努力要获得幸福。可是,人人买了轿车,是为了加快速度去追赶幸福,还是因为堵车失去速度,恰与幸福失之交臂?
我们的劳动真的是在创造自己喜欢的幸福产品吗?比如,生产牛奶产品的人,真的坚信自己的孩子喝了会健健康康吗?
生活与知识隔膜了。教育也一样。为此,好多年前,杜威创办了自己的学校,悟出“学习即生活”,“学校即社会”的道理。杜威是真诚的。
小伙子足以应付重大考试的知识,遭受了深深欣赏他学习成绩的老师的深深怀疑!
小伙子的知识与幸福生活无关。
教授欣赏的那种学习水平与幸福生活无关。
教授自己教出来的优等生,与他自家的幸福生活无关,而只同他自己的工作业绩相关吗?我们教出来的所谓优等生只是为我们赢得高分的工具吗?
面对真实的生活,我们都明白。
一上正儿八经的课堂,我们不明白。
必须追问学习的实质了——
学习知识做什么?知识的实质是什么?
直接问吧——教育是什么?
也许,最好的教育就是:培养我们愿意把女儿嫁给他的那种孩子。
但愿,当我们走向课堂的时候,时刻记着:你的孩子也要当别人家的女婿呀。你的孩子很优秀,可就是没有女孩儿愿意嫁给她,那就糟了。
正规G4教育类期刊 全国公开发行
三号齐全
专业发表教师评职称论文
责任主辑:程耀东
联系QQ:366861001
手机:15041136186
投稿信箱chengyaodong2008@126.com